涟水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0

灵魂在高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0 22: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iaoyi 于 2012-1-20 22:35 编辑

    小时候,跟随父母在来安卫生院生活,那时候的乡下没有幼儿园。关于书的记忆,就是母亲拿着一本小学语文,费心地教我汉语拼音,母亲说刚刚四岁的我,总是笔挺地坐在小板凳上,背着小手,认真地大声读拼音,将《女儿经》背的相当地响亮和流利。每每提及此事,看着母亲的陶醉和得意,我能想象出,当年的场面一定是母亲心中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37年过去了,儿时读书印象里,我还依稀记得“女儿经,仔细听;清晨起,敬双亲;勤梳洗,爱干净……”再后来的日子,我就能和上了学的哥哥们一起分享父亲买回的连环画,再再后来,当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家中原有的藏书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要。可是,在那个年代的乡下,如同我家那样有着几箱藏书和一个大大的书橱的家庭,真的不能算是太多的,于是,我翻出了爸爸的“红宝书”甚至《资本论》、《反杜林论》之类的翻看,可是那些政治书籍根本不是我那个年纪所能阅读得了的,往往是拿起来翻不过几页就要瞌睡了。细心的父亲,每次去县里“公干”,总是不忘带回几本书,那时候收音机天天播放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岳飞传》什么的,父亲买不到这些书,但却带回来《呼延庆打擂》、《隋唐演义》之类的书籍或是刚出版的连环画让我们消遣。所以父亲的每一次去县里都是我们的期盼,因为在他归来时,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感谢我的父亲母亲,在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除了给我生命,还给了我高于物质,凌驾于灵魂之上的精神财富,让我受用终生。
     幸运的我在成长中始终有书相伴,我会因着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无端地郁闷上几天,也会为葬花的黛玉那个捧心蹙眉的形象怜惜不已,看《红与黑》中的于连,读《茶花女》,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读书对于我实在是件快乐的事情。从鲁迅、肖红,南玲(张爱玲)北梅(梅娘)、但丁、宗白华,顾城、舒婷、席慕容,三毛、林燕妮、贾平凹、王安忆……凡是能读到的,甚至是佛学、圣经之类的,我都愿意读,曾经因为读了《圣经》后,在南京的圣保罗堂虔诚地聆听过牧师的布道,体验过那种神秘的感受,可是,出了那个圣保罗堂的大门,我依然恢复了我的原形,或许,骨子里的我很难被某种信仰去左右吧。
读的多了,便尝试着写,以前是用本子,一篇篇写了,摞在那里。现在是网络时代,写起来更方便了,每天清晨四点起床,在我有限的时间里敲击着我的心情文字,那是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一种让我安心的感觉,在这个时候,我会忘记一切的不快和烦恼,在属于我的天地里耕耘着操持着,就这样让文字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部分。直到2007年1月,当我的文字结晶也变成了一本不太厚的文集时,我手捧我的书,心中是百感交集。首先是给我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本,我用自己的书告诉爸爸妈妈,他们的孩子也能出书了!一本书能够出版,给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动力,我有机缘通过我的书结识了一大批文友老师,并且因着一本书的出版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坦然从容地面对自己生活中遭遇的一切……我深知这是多年的阅读习惯积累下来的成果,使得我能在喧嚣的尘世间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与安逸,正是因了这份宁静与安逸,我才体验到灵魂在高处的那种享受,那是一种淡泊和从容。
   关于读书与生活的话题,我很认同一位朋友说过的话,他告诉我:“无论是谁,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沏的是茶,尝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每个人也都是一本读不完也写不尽的书;在生命的舞台上,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是呀,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最好的珍惜。将生活中点滴的过往通过文字去细细回味,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醉,都随着灵魂在高处而变得分外可贵。
                                                                                                                                                2011.11.26
涟水网(www.0517bbs.com)欢迎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涟水网 ( 苏ICP备050040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9-13 17:23 , Processed in 0.1104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