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河北省人类精子库“满月”了。 该精子库是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机构,以治疗不育症、预防遗传病、提供生殖保险等为目的,面向社会采集、检测、保存和提供精子。在这里,您可加入志愿捐精队伍,帮不育夫妇获得健康胎儿;也可保存自己的精子,以备将来生育时使用。 揭牌一个月来,这家河北唯一、全国第十四家人类精子库接受捐精的情况怎样?昨日,本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数据 一个月接到约300个咨询电话 “您好,这里是河北省人类精子库,您想捐献精子吗?”“供精者需要符合的条件是:年龄20~45周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身高1.65米以上,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不良嗜好,无遗传病史……”“报名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9∶00~15∶00,来时需要带上您的身份证和学历证明。” 昨日10时许,河北省人类精子库办公室的咨询电话响个不停,负责人赵邦荣认真解答咨询者的问题。 “揭牌第二天,咨询电话热得‘烫手’——一天接了60个电话;现在,平均每天有10多个咨询电话。”赵邦荣告诉记者,咨询者中有想报名当捐献志愿者的,也有精子的需求者。正式运行一个月来,他们接到了约300个咨询电话。 22人登记检查 只有3人合格 咨询者挺多,但报名体检的志愿者却不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1月31日,共有22名志愿者在河北省人类精子库登记检查,合格仅3人,合格率约15%。 “合格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为使受捐者获得更好的精源,卫生部制定了较高的标准。”赵邦荣介绍,“卫生部标准为精液浓度大于60×106/毫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大于60%,冷冻复苏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不低于40%,前向运动精子冷冻复苏率不低于60%。而《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源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五版)》精液标准为浓度大于15×106/毫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大于32%。在不合格的19人中,只有1人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但其已生育。因此,达不到供精标准,并不代表生育能力不正常。” 赵邦荣透露,另外不合格的18人中,除了一人携带乙肝病毒外,其他17人虽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但未达到我国卫生部的标准。 30多家庭排队等待受捐精子 河北省人类精子库接待的咨询者中,不少人是咨询能否接受捐献的精子的。 “虽然目前只有3名志愿者能够捐献精子,但已经有30多个家庭报名登记,排队等待受捐使用精子了。”赵邦荣介绍,“年中,我们将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供精人工受精资质,到时就可为需要受捐使用精子的家庭提供服务了。” 分析 传统观念和学历绊住咨询者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八对育龄夫妇就有一对遇到生育问题,其中约10%是因男方无精子症、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所致,只有采用志愿者捐献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才能生育孩子。但由于精源严重缺乏,这些不育夫妇不得不长时间等待精源,有的要等两年以上。 谈及捐精者少的原因,赵邦荣介绍,受传统观念影响,捐精志愿者都有顾虑,害怕自己的隐私被他人知晓,也担心将来会出现近亲婚配。“另外,学历问题也绊住了部分想要捐精的咨询者。” 22名志愿者全来自社会人群 “其他省份的捐精志愿者主要是学生,我省报名捐精的22名志愿者全是社会人群,没有学生。”赵邦荣透露,22名志愿者中12人是公司职员或机关干部,6人是技术人员,2人是个体户,还有2人是教师。“他们都是汉族。年龄方面,22~35岁的有17人,36~45岁的有5人。学历方面,硕士1人、本科11人、专科10人。” “22名志愿者大部分已结婚生子。他们有的捐精是为了献爱心,但也有对捐精补助费存在误解的,认为来一次就给5000块钱。”赵邦荣解释说,“我们为捐献者提供的交通和误工补助是分次进行发放的,合格捐精者完成全部捐精过程补助费约4000元~5000元。” 赵邦荣分析,随着学生开学,未来学生军将成为河北省人类精子库捐精主力军。 文/本报记者 陈雪 摄/本报实习记者 康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