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4

肉食性影迷对草食类大师的告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6 10: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最广食的食物链顶端,人类天然有独一无二的自我毁灭体质以平衡自然生态:我们天然喜欢有害自身健康的食物——全世界的小孩不分种族性别都偏好烂牙的甜冷零嘴,蚀钙的碳酸饮料,高热的油炸嘴。经过后天的训练有些人能克制甚至进一步遗忘这自虐的乐趣。
  
  可惜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倡导素食长寿的健康专家们痛心疾首。幸好只有很小一部分人,至今热爱冰淇淋,巧克力和红肉的某只举臂欢呼。
  
  不明真相的普通观众如果误入这位去年封镜的“大师”或者前不久才过世的安哲,根本是饿了三天的食客被领进一家菜单上只有低低盐生菜沙拉和青菜豆腐的素食店——连人造有机蛋白都不提供的哟,亲!无论那些小部分的人用怎样的营养搭配或者味觉原理循循善诱“这其实是很好吃的哟,亲。你多来吃几次就习惯了,就能体味出个中美味了”,自小乖张的姐几乎每次都横眉怒目掀桌踹椅——要姐特么吃这些东西,人生还有何乐趣,不如去跳海罢!
  
  买书之前我们可以在书店翻阅全本,买CD之前我们可以在音像铺听取每首曲子的片段,去博物馆之前我们可以在网上或者目录里浏览展品的片,即使是音乐会体育比赛舞台剧这些现场节目,观众至少也可以用嘘声羞辱表演者以补偿自己损失在无趣表演上的金钱与时间,电视的话几个有线台全年才收一点费用节目还多样。唯有电影观众是最弱势的,毫无还击之力。即使在网上吐点不满,都有各种圣母君跳出来哭泣。
  
  所以姐以为端个小凳子在这些被那些自称营养专家的家伙吹捧上天的店面门口挥春一张“肉食者免入”是吾辈“非典型影评人”(称“非典型”因为姐自认不是,也并不以此为生,但在某些同学的定义里姐也算是边缘人)的职责,一则是让吾辈浪费掉的票价和时间多少有些意义,二则是观影界这种专以违反天性为美的歪风需被顶上一顶。
  
  作为以清淡江浙菜养大的南方人,姐进川则日日红锅,北上则天天酒肉,都磕得入味,自认已经对食物的包容性已经算普通人里偏高的。
  虽然要试了几次非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才把《伦敦来的男人》坚持看完,但是之后还是多少有些乐趣——几天之后姐特么的还能在脑内从头到尾播放这部电影,长镜头如何移动怎样角度,镜头与镜头之间如何衔接,哪个场景配乐了哪个没有,全都清晰明了,甚至可以随意定格,从记忆里截取出这一格的画面,光影历历。也算符合“极简”的审美,呈现出来的线条的确简单,但每根线之后的思量准备功夫还可以玩味。
  所以姐常常自视过高,以为啥都咽得下去。明明心里有张黑名单的,有时出于好奇心,有时碍于时间表,有时是被某一部影片所激励对自我的口味产生了极大的误会——比如这次就是从《伦敦来的男人》里得到画面逻辑的乐趣,就完全不记得当年看《撒旦的探戈》时那种生不如死的痛苦,居然兴冲冲的想尽办法硬排时间去看这部封山之作。
  
  这片甚至没有《伦》的干净明确。姐有另一种自虐的倾向,就是无论多无聊,只要还在能撑住的底线以上就会坚持看完。实在注意力涣散了就四下数看看有多少观众已经睡着了,然后以我数的次数和观众睡着的人次为反比打分。能在Le Clef这种艺术院线里把专程闻名而来的法国观众弄到东倒西歪,这种威力如果尚未见识过又有好奇心的同学可以领教一下试试看。
  
  故事以尼采发疯的传说为开始就有种大妙的预兆——据载尼采某天出门遛转的时候看到路旁有一农夫在鞭打一匹不肯前进的马,上去抱住那匹马大叫“我苦命的兄弟”(之类的),回去之后说出了那句名言“老妈,我想我是神经了”。之后关于尼采的人生反正在江湖上广为流传,但是那匹马的命运如何泥……好吧,这多少还是有点悬疑的。
  
  然后的塔式长镜因为有心理准备倒在承受范围内。从马出场,到切到马夫,拉开到远景,移拍出马驶入浓雾(根据塔式传统雾就是“故事从此开始”的标志,隔开现实和孤绝世界的分界),马车停到农舍前,女儿出来帮助卸马具,镜头然后跟女儿进入马厩,再转到农夫推车入内,这一段的人物和环境关系介绍还是有《伦》一片里的清晰感,姐自以为终于能欣赏“大师”了有木有。
  
  之后必须杯具啊有木有!!!在其他艺术类界,比如古典音乐类,莫扎特的作品未必人人听得欢畅,但至少大部分人亦不会生出“这是座头鲸星来的外星人写的么?”这样的频谱不谐感,即使不是红烧肉油爆虾,至少是清蒸鱼白灼虾。而《月光下的皮埃尔》无疑是需要听众先学习一些低频鲸类的语言才能对得上号。但古典乐迷鲜少有人称勋伯格比莫扎特“大师”——理由是前者更难懂和更违反人类的天然听觉。绘画界也没多少人敢说某位后现代主义画家超越达芬奇。但在文艺片这一领域里,被推崇为大师往往是以屠杀普通观众的观影乐趣为主要标志的啊!
  
  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第七天果断休息了),塔尔用六天毁灭了世界——还有姐对“大师”们的所有兴趣。两个多小时啊!姐其间不停在想——为毛我要看这片?为毛?!这一切是为毛?!究竟是为毛?!!
  
  好嘛。
  每天老爹在女儿的帮忙下穿衣服换衣服的情节是对照女儿套马的场景,以人比牲畜。第一夜照出房间里空的鸟笼,道出昆虫的寂静,其后几天依次抹掉上帝六天内创出来的世界——尼采名言“上帝已死”有木有。
  农夫和女儿每天早上饮酒,酒即圣灵。
  从山上下来的秃头男是来沽酒的,该男带了一根拐杖——圣经有一节教人出门不要带拐,宗教也被称为“心灵的拐杖”(更别提秃头男说的那篇《查拉图斯特拉》语言风格的灭世预言)。
  又从山上下来信仰依所居地而变化的吉普赛人,套着两匹白马——白马有一种解释是“敌基督者”,称农夫的女儿有“魔鬼的眼睛”,并叫嚣“土地和水都是我们的”,给农夫女儿留下了“圣地被玷污,必将灭去光”的新一轮灭世预言。
  次日他们唯一的水源便干枯了。
  农夫打算搬家,女儿取出母亲的遗照——故事中只有一匹马,一个左手残疾的鳏夫和他的独女,亚当和夏娃无法繁殖后代,连可被挪亚带上方舟的成双的动物都没有,是人类的灭绝。在外面绕了一圈又从山上回来的农夫父女成为最后的灭世预言。
  户外强劲的风是灭世的神力(秃头男称城镇都已被风刮倒)。太阳消失。风也平寂。唯一剩下的光源是火。查拉图斯特拉是祆教的先知,拜火教是最早的二元创世论宗教,所以当火种也熄灭(所以父女最后只能吃生食),就是世上再无善恶,重回混沌。
  
  在两个小时里,要姐调动出各种记忆库才知道它在讲什么,这种东西有什么趣么!!!塔尔大师的好处大概也就是OST向来很美(虽然每一部都只有两三支这样,大/低音提琴是指人,管风琴指信仰),画面也总是很有质感。而且镜头真的非常节省,拍重复的场景都不会用同个角度(否则姐真的中途离场了),而且镜头从来不在轨道上做来回的移动,如果一个中景镜头定在那里,而人物活动到镜头外,观众就知道人物还会回来而且会沿回来的方向继续前进并发生事件,这种不做无意义剪接和多余移动的极简还是合姐审美的。也只有这样了。
  
  其他的,作为一个骨子里的肉食主义者,姐表示吃不出塞牙纤维的美味。僅以此纪念这位曾经与姐相对无语十几个小时的大师。如果这个世界上尽是您这种菜,姐果断会疯掉。但假如从来没有您这样的菜,观众的餐盘也不够多样化太不健康——也许罢……
涟水网(www.0517bbs.com)欢迎您!
发表于 2012-2-6 18: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不错,写的真好,人才啊
发表于 2012-2-6 18: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 - -!
发表于 2012-2-7 01: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还是喜欢看喜剧的,乐和
发表于 2012-2-7 09: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总的来说还不错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涟水网 ( 苏ICP备050040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9-16 02:04 , Processed in 0.1323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